中风患者灵魂一问:
足内翻,怎么治?
不用着急回答,
请允许小编安利一个短视频:
请
往
下
看
☟
▲通过训练对比,可以看到,训练前一天,患者右脚足内翻角度明显,提腿时患侧膝关节无法主动屈曲,上身摆动幅度大,迈步时重心不稳,步速较慢,经过5天训练之后,足内翻有很明显的改善,患肢膝关节力量增强,且有屈曲动作,身体支撑能力增加,摆动幅度减小,迈步平稳,步速提高。
☟
☟
此外,也一定有很多人羡慕,
70岁“高龄”的郑少秋,
那走路姿态,那精气神,那男神气宇,
一路碾压80后、90后、00后。
☟
步态,是人行走的一种方式或模式。
由于不同的肌肉力量、体重、协调能力、肌腱和骨骼长度、骨骼密度、运动神经等多种因素,加上慢慢形成的习惯,几乎无法伪装,短时间也难以改变,所以每个人行走等姿态都存在细微差异。
☟
☟
步行是功能既独立又复杂的行为特征,
步态分析,不仅在犯罪侦查、安全领域应用广泛,
在康复医学、骨科学、神经学领域同样拥有巨大贡献。
☟
☟
▲足内翻,小腿-踝关节-足跟的连线呈“>”
▲足外翻,小腿-踝关节-足跟的连线呈“<”
☟
☟
▲正常步行周期图
☟
☟
步态的矫治训练是物理治疗师的工作内容,
训练方案的制订及疗效评价均以步态分析为基础。
下面介绍几种康复治疗方法,
供大家参考!
① 取穴:选取患肢的阳陵泉,阴陵泉,丘墟,照海为治疗主穴;
②操作:
太白透束骨,刺法:仰卧位,由太白穴水平直刺透向束骨穴,进针约 2.5~3寸,以足瞬间背屈为度;
丘墟透照海,刺法:仰卧位,由丘墟穴以 45°角向外踝间隙照海穴透刺,进针 2.5~3寸,以在照海穴能触到针尖为度;
交信透跗阳,刺法:仰卧位.由交信穴向上以 45°角斜刺透跗阳穴,刺入 2.5~3寸,以局部的酸胀感或有麻感向足部放散为度;
阳陵泉透阴陵泉,刺法:仰卧位,由阳陵泉直刺进针透向阴陵泉方向,进针 3~4 寸,以局部的酸胀感或有麻电感向足部放散为度。留针 30min,留针期间行针 1 次。行针以轻度小幅度提插为主。每次行针2~3min,每天针刺1次,共治疗30次。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是利用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电流刺激一组或多组肌肉,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以达到改善或恢复被刺激肌肉或肌群功能的目的。
通过对早期脑卒中患者排骨长短肌进行功能性中频电刺激,发现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腓骨长短肌进行中频电刺激,可有效防止足内翻的发生。
肉毒毒素可以降低肌肉的痉挛程度,为治疗足内翻创造一个良好的契机。使用肉毒毒素后,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增强足内翻治疗效果。
应用在超声引导下加电刺激定位进行注射与单独电刺激定位进行注射相比,定位更加准确,避开血管、神经,减少出血,特别适用于儿童及疼痛敏感的患者,尤其是深部肌肉定位注射。在降低肌张力方面,临床上常还使用一些口服药物如巴氯酚、替扎尼定、己派立松等,也取得了一定疗效。
临床上矫形器主要用于足下垂、足内翻等异常步行模式的患者,能改善患者的步态异常,提高步行稳定性和步行效。在 3 种状态下(无矫形装置、穿戴DAFO、穿戴可调式踝足矫形带)观测患者步行时踝足位置。发现戴 DAFO 和可调式踝足矫形带均可矫正踝足对位关系,但可调式踝足矫形带对足内翻、足趾屈曲、患者步行速度改善更明显。
在足内翻初期,可采用踝关节背屈外翻法。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医者双手分别握住患肢足跟部和足底前部,做缓慢足背屈、外翻,到位后停顿 5~8s,然后缓缓复原。重复操作 15~20 次。
在足内翻中期、后期,可采用牵拉足跟踝关节背屈外翻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一手握其患肢踝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足跟,前臂抵住足底前部,两手相对用力,到位后停顿5s~8s,然后缓缓复原。重复操作 15~20 次。若跖屈、内翻肌群痉挛明显,可先采用按摩手法缓解其痉挛;若跖屈、内翻肌群痉挛严重,可先采用踝关节纠正板牵拉其痉挛肌,然后再行被动康复手法。
在足内翻出现后,还应指导患者进行如下主动功能锻炼:足外展内收式:患者端坐体位,双膝关节呈 90°。屈曲并自然放松。吸气,抬患足尖,缓慢做外展运动,到位后停顿 3~5s;呼气,缓缓内收再复原到起始位。重复运动 10~20 次。
足后拉提跟式:患者端坐体位,双膝关节呈 90°。屈曲并自然放松。吸气,患肢膝关节屈曲尽力向后拉足并提跟,到位后停顿 3~5s;呼气,缓缓放下足跟,足底平稳着地再复原到起始位。重复运动 10~20 次。
徒手牵张训练: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康复治疗师以一手固定小腿远端,另一手握足跟关并以前臂抵足底,拇指与其它手指向下牵张跟骨,前臂促足背屈,两者同时用力,以被动运动为主。
器械训练:立位使用楔形板被动矫正。
自我牵伸训练:健足着地,患足踏于不同高度的套凳上,躯干前倾而屈踝。以上动作牵拉力的大小取决于与套凳的距离、楔形板的角度。每日两次,每次40分钟。
足内翻影响着患者步行能力进一步改善,有时严重的足内翻甚至使患者丧失步行能力,因此对于足内翻患者来说纠正此问题是改善脑卒中患者步态的第一要素。
外骨骼机器人康复训练,以自然真实步态行走方式,在步态周期跟着地、支撑前期、支撑中期、支撑后期、蹬离期提供符合人体力线的地面反作用力刺激,在脚尖离地、摆动期提供摆动力,以主被动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实现下肢关节在矢状面内髋关节屈伸角度、膝关节屈伸角度、踝关节被动跖屈背伸运动参数调节,可以纠正错误步态,提升康复运动效率,缩短康复时间,减轻康复师工作强度。
声明:本文部分采编自康复汇、国际康复会议与展览、知乎(高科)、视觉大数据等网络平台,经综合整理,图片源于网络,仅作为一般参考,不能取代医生专业意见及治疗,对于个别病症,请务必咨询主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