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风、帕金森和脊髓损伤
l 中风后出现的偏瘫、肢体麻木、偏盲、失语。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构语困难、语言障碍、记忆力下降、口眼歪斜、吞咽困难、呛食呛水、共济失调、头晕头痛等。
l 帕金森症患者出现癫痫、头痛、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言语不清等。
l 脊髓损伤后出现的感觉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
2.骨科创伤治疗及术后康复
l 骨科疾病及创伤保守治疗中的康复。颈肩痛、腰腿痛、关节炎等骨科疾病大多有反复发作、逐渐加重的特点,康复的介入除了有助于缓解急性期疼痛,对延缓病程、改善远期转归有很好的作用。
l 骨科围手术期康复。在骨折复位内固定、关节置换、脊柱手术等各类骨科手术后,康复训练的介入对整体功能恢复也具有重要意义。
3.各类运动损伤后
l 脚扭伤之后一段时间,患侧脚踝慢慢不疼了,但是别扭,发僵发紧,打球时间长了又会酸疼,跳起落地时不能完全发上力。
l 运动中转身腰扭伤之后,感到腰部臀部不舒服,甚至到下肢别扭。
l 打网球后,肩膀、胳膊肘疼痛,发不上力。
4.其它
包括癌症、心肺系统疾病、外伤,如车祸和其他意外事故等。
物理治疗师、康复治疗师们的工作十分繁重,抬腿、屈伸以及各种手法处理,一轮下来,已经满头大汗了。而且每天还要为大量的病人进行这样的康复治疗和训练,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康复器械的出现,使到许多康复训练由机械代替人工进行操作,不仅减轻了物理治疗师的工作量,更保证了病人的治疗效果。这无疑是上天给予患者和物理治疗师最大的恩赐。
1、电动升降起立床
适用于中风、截瘫患者站立康复训练;长期卧床患者提供循序渐进的站立训练脊髓神经损伤患者站立康复训练;下肢骨科患者站立康复训练;足内外翻患者踝关节康复训练。
2、PT凳
是治疗师在训练台旁对患者进行训练时坐用的小凳子,高度与训练台相适应。凳下有轮,可以向各个方向灵活移动,以适应训练的需要。
3、PT床
用于PT训练患者床上活动。
4、巴氏球
用于脑瘫患儿的平衡感觉、反射调节,缓解肌痉挛。
5.阶梯
用于步行训练利用阶梯扶手或拄拐进行上下台阶的步行训练;肌力训练对躯干和下肢做肌力增强训练。
6、平衡板
用于训练患者的平衡功能。
7、系列哑铃
用于肌力和医疗体操训练。
8、系列沙袋
用于肌力耐力训练,关节牵引。
9、体操棒与抛接球
适用于改善上肢活动范围的训练,和提高肢体协调控制能力及平衡能力。
10、踝关节训练器
适用于踝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的主动或被动训练。
11、滚筒
适用于偏瘫、脑瘫等运动失调患者进行平衡协调训练,可降低患肢肌 张力,缓解痉挛。
随着科技发展,更出现了智能轮椅、智能机器人等高科技康复设备。这些设备的诞生不仅实现了截瘫、偏瘫患者自由移动的愿望,更实现了让患者自主独立生活的美好梦想。
最后,向所有的物理治疗师、康复治疗师致敬!
文章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