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脊髓炎患者李涛与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中心主任励建安教授赛前接受媒体采访)
今天(2017年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上午8点半,由江苏康复医学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康复半程马拉松在南京国际青年文化公园正式开跑。在390位参赛选手中,几十位坐着轮椅的参赛者和首次使用机器人助跑的参赛者引起了大家的特别关注。
早上8点20分,在工作人员调试好身上的设备后,脊髓炎患者李涛再一次站起来了。他是本次康复半程马拉松选手中最为特殊的两位之一。他俩都是瘫痪患者,要在外骨骼机器人的帮助下自主“跑”起来。李涛还是中国第一位使用外骨骼机器人辅助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脊髓损伤患者。他们今天的一小步,代表着国家机器人高科技行业的一大步,也代表着康复行业的新风向。
此次脊髓炎患者李涛和脊髓损伤患者付彦军穿戴的外骨骼机器人是由北京大艾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艾动”,它可以支撑偏瘫、截瘫等下肢无法站立患者并帮助其行走。
(图为外骨骼机器人参赛选手与幕后团队合影)
本次比赛穿戴“大艾外骨骼机器人”进行对于参赛的两位选手和组委会都是一个挑战,因为在国内并没有这样的先河。江苏省人民医院钟山康复分院为两位穿着外骨骼机器人的选手进行了两个月的康复治疗及外骨骼机器人训练,在专业方面更是为了选手的健康、安全等因素派出了医生组进行全程陪护;北京大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杨女士表示为保障机器人在马拉松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公司也派出了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全程跟随。
(图片为脊髓炎患者李涛到达终点撞线一刹那)
96编辑器
经过55分钟行走,李涛共完成了1公里的赛程,成为了中国的“外骨骼马拉松第一人”。紧随其后的付彦军是继李某之后国内第二位穿戴外骨骼行走马拉松的人。赛后李涛和付彦军非常激动,感谢大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外骨骼机器人帮助自己完成了梦想,实现了重归社会的愿景。
(图为赛后李某接受众多媒体采访)
赛后采访
李某
赛后江苏卫视等多家媒体被外骨骼机器人行走马拉松所吸引,对脊髓炎患者李涛和脊髓损伤患者付彦军进行了采访。采访中李涛告诉记者,他今年38岁,在2016年底因患脊髓炎导致瘫痪,双下肢失去知觉,不能站立和自主运动,至今已11个月了。接触“大艾”外骨骼机器人,也有两三个月时间了。这种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复杂的穿戴设备,看起来像“钢铁侠”,穿戴上之后,可以模仿人的自然行走步态、真实的行走方式,支撑并带动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者进行智能化康复训练。患者可以与机器人充分的互动配合,进一步挖掘激发残存的肌体功能,同时重塑患者的正确行走姿态,使患者的行走能力在短时间内获得大幅度提升。虽然还没有上市,但在江苏省人民医院钟山康复分院的康复训练中心已经开始使用了。当被问及自己是中国外骨骼机器人马拉松第一人这个历史旗帜时李涛只是淡淡的一笑,表示自己并不在意是否成为”第一人“,更看重的是通过这次的赛事对自我的认识和人生的重新定义。
(图为赛后付彦军接受媒体采访)
赛后采访
付某某
随后脊髓损伤付彦军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很荣幸可以参与到这项赛事中,非常自豪成为康复马拉松赛事中国第二个用外骨骼参赛的选手。表示今天可以在55分钟内完成900米的行走要归功于平时康复师对自己的帮助,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现在的自己。对于外骨骼机器人付某某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悄然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未来机器人可以帮助人类做很多事。中国今天可以如此的强大,正是因为不断地创新。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帮助瘫痪患者站立行走并进行康复训练,正是体现了科技的力量。未来希望能有更多更好的高科技产品可以应用到康复人群中来。也希望康复马拉松可以越办越好,能让更多的康复人群参与其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图为李涛和付彦军获得奖牌后共同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