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病人们在治疗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忽视定期的康复训练,因为很多截瘫病人们恢复的很好,都是和他们坚持做康复训练密不可分的。截瘫患者们想要加快康复速度,以下六项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到底截瘫友到底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康复训练呢?
一、翻身训练
对脊髓完全性损伤的肢体瘫痪而上肢有功能的患者适用,此训练的目的:
(1)是防止患者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而导致压疮;
(2)防治肺部感染;
(3)提高患者在床上的活动能力。
具体方法:患者仰卧,双上肢上举,用力向左右甩数次,利用惯性向一侧翻身。
二、坐起和坐位平衡训练
对脊髓完全性损伤的肢体瘫痪而上肢有功能的患者适用,目的是为了:
(1)提高日常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坐位下完成进食、穿脱衣物及学习等活动;
(2)为进一步训练打好基础。
具体方法:
1.坐起训练:患者仰卧,一手拉住绑在床尾的带子,另一手撑床,抬起上半身。支撑身体坐起。
2.坐位平衡训练:患者坐卧,双腿伸直,双手慢慢向上抬起,保持身体平衡。逐渐增加双手抬起的次数,延长抬起的时间。
三、支撑和减压与床上移动训练
对颈7~胸2完全损伤、上肢功能正常或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适用,目的是为了:
(1)增加两上肢的支撑力;
(2)减少体重对身体局部的压迫,以免发生褥疮;
(3)提高在床上移动身体的能力。
具体方法:
1.平衡训练:患者坐稳,双腿伸直。双手缓缓向上抬起,然后放下,反复进行抬放活动,并逐渐延长抬起的时间。
2.支撑减压训练:向前方移动训练;患者坐于床上,双腿伸直,双手放在身后支撑床面;双手用力支撑臀部抬离床面并向前移动。鼓励每隔半小时做一次,以防压疮。
3.前方移动训练:患者将双手放在身后支撑床面。臀部离开床面向前移动。
4.侧方移动训练:患者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支撑床面。臀部离开床面向左或向右移动。
四、转移和轮椅训练
对上肢有一定功能或功能正常的截瘫患者适用,目的是为了:
(1)完成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为使用轮椅创造条件;
(2)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具体方法:
1.辅助转移训练:训练人员面对患者,双膝抵住患者膝部,双手扶患者臀部,将患者托起。患者一手扶住训练人员肩部,另一手自然下垂。辅助患者缓慢转移到床上。
2.向前方转移训练:轮椅正对床边,闸住轮椅。辅助患者缓慢转移到床上,患者双手扶住轮椅扶手,用力支撑身体,将臀部从轮椅前方移到床上。
3.向侧方转移训练:轮椅与床约成45度角,闸住轮椅,患者将双腿放在床上。患者一手撑床,另一手撑轮椅扶手。
五、站立训练
具体方法:
练者面对患者,双腿分开站立,双手扶在患者腋下,并用力向上托举;患者下肢配戴矫形器,身体前倾,用力支撑双拐站起。
每次可让患者站立15-30分钟,依次递增,如有头晕、恶心等不适,可坐下休息片刻重新进行,以便患者逐步适应,如站立后患者双脚肿胀青紫,可在晚上睡觉时将患者双脚垫高,肿胀即可消退。
六、行走训练
1.扶物行走法:站立一段时间后,可让患者锻炼扶物行走。用膝关节固定器固定(夹板)患者膝盖部位,然后扶双杠配合者进行迈步、抬腿等功能重建性锻炼。
2.外骨骼机器人的行走训练:穿戴好外骨骼机器人后,借用外骨骼机器人的力量交替将双下肢依次甩出,增强下肢的肌力,这样就可以慢慢地有自主的运动向拐杖行走,来达到生活自理的目的。
外骨骼机器人为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提供真实更科学的步行训练,从而增强截瘫患者的神经系统协调性,改善心肺功能,防止压疮、泌尿系统感染,提升肠胃消化能力,防止肌肉挛缩、降低痉挛,预防关节挛缩,防止骨质疏松,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截瘫的康复训练的介绍了,相信朋友们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截瘫病人们生活中要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当然病人们也不要太辛苦,适当训练,不要过于劳累,否则会引起截瘫病人们的病情会加重的。
大艾机器人始终关注我国康复医疗事业的发展,致力于研发和生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康复领域所需的评估、训练全系列先进的高智能技术装备,为中国的医疗康复事业发展以及人类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7年12月获得英国皇室举办的全球“龙门闯将”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区冠军,全球第二名。
2018年6月取得中国首个外骨骼康复机器人CFDA注册认证。
2018年11月残疾人马拉松活动中创造了极端严寒高海拔条件日行走记录,打破外骨骼机器人单日行走世界纪录,同时成为跨越行程最长的马拉松挑战,并在9天时间内打破残疾人马拉松运动世界行走记录。
至今,积累数百例患者临床应用,在降低肌张力、改善步态姿势、提高机体功能,促进神经-运动功能康复方面取得突出的康复效果。
长按下方二维码并扫描加入“艾粉俱乐部”
和大艾一起做“有料、有趣、有温度”的康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