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方案

2019-03-27 14:15 大艾康复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平均每年发生脊髓损伤的病例有50万之多。大多数由意外造成,其中有90%是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和暴力所致的创伤,而非创伤性因素主要来自脊柱肿瘤、脊柱裂和结核病等病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正常运动、感觉、自主功能的障碍。脊髓损伤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四肢瘫或截瘫,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的创伤,更加严重影响生活。


现阶段,脊髓损伤治愈仍然是一个国际难题,脊髓损伤患者来说,康复应该是贯穿终身的,其目的不仅是尽量恢复患者受限或丧失的功能,还要争取让其重返社会。

根据损伤部位的不同,脊髓损伤大致可分为颈段、胸段、腰段的损伤,直接影响到相对应的躯体感觉和运动功能,表现为截瘫或四肢瘫。其中,完全性高颈段的脊髓损伤对患者的影响最大,通常损伤平面以下位置完全丧失运动、感觉等功能。


脊髓损伤有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之分:

完全性:S4-5既无感觉也无运动功能。

不完全性:S4-5有感觉(或)运动功能。


如果脊髓完全切断,获得完全恢复的可能性非常低;但是,如果是脊髓不完全损伤,则有可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而这有赖于系统的康复治疗来实现。


大多数外伤性脊髓损伤的患者合并有脊柱骨折,一般经急诊手术1-3天后,如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康复即可介入。原则上,康复训练介入的时间越早越好,一方面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至于脊髓损伤发生后的一年半载,康复还有没有必要?首先,康复的总体目标是帮助患者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脊髓损伤患者,实现这个目标要一步步来,持之以恒。除了制定远期目标,还必须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阶段性的目标,譬如,患者从卧床到能坐起,到穿戴辅助具自己吃饭,或实现在病床与轮椅之间的移动,到自己能够外出独立行动,都是一个个重新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患者作为治疗的核心主体,康复需要他们最大程度的主动参与。其中,物理治疗主要在于改善全身各个关节活动度,增强残存肌力,协调平衡动作和体位交换、转移动作;以日常生活动作训练为主的作业治疗,则着重帮助患者掌握衣、食、住、行的基本技巧,以及接受和积极参与药物、中医针灸、水疗、义肢矫形、心理辅导、社会康复等综合治疗。对于康复情况较好及有再就业意愿的患者,后期还将加入适宜的职业劳作训练,为重返工作做好准备。


一般来说,对于原本只能卧床的病人,康复训练的目的是让他们逐步学会生活自理,包括膀胱功能障碍和肠道功能障碍的处理、平衡训练等;对有可能恢复步行能力的病人,步行步态训练应与其他训练同时进行;完全截瘫的患者可配置矫形器进行步行训练。


下颈段及胸段脊髓损伤患者,可通过加强上肢肌力的训练,实现在轮椅上的生活自理。上腰段脊髓损伤的患者,一般耐力较好,可利用下肢短支具、肘拐、手杖、外骨骼机器人等,进行家居功能性步行;下腰段脊髓损伤的患者通过穿戴支具或便携外骨骼机器人,还有可能完成社区内独立步行。



事实上,大多数脊髓损伤患者可能出现痉挛、疼痛、抑郁等症状。同时,患者也面临着继发性疾病的风险,如深静脉血栓、尿道感染、褥疮和呼吸道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很可能使患者体质和生存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脊髓损伤的患者,应该选择有资质的专科进行系统康复的疗程,以期达到较好的康复目的。

据了解,针对脊髓损伤的患者,系统康复的内容除了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还包括心理辅导、中医针灸推拿,以及后续的社会康复和职业康复。康复科的医生、治疗师、护士等成员,会对病人的肌力、平衡、感觉、步行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全面的康复方案。

系统康复应关注到脊髓损伤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尤其是对卧床的病患,提早进行干预。这一定程度上对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包括体位、肠道的护理,膀胱管理、压疮换药等等。针对脊髓损伤多见的神经源性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目前临床已有药物、肉毒素膀胱内注射、中医针灸、理疗等治疗方法,帮助患者解决这方面的难题。

在既往康复方式的基础上,目前,针对脊髓损伤的康复手段也日趋多元化,例如机器人步行训练、水疗、生物反馈、射箭训练、绘画心理治疗、音乐治疗等,这些运动康复兼趣味性的训练有助于病患释放不良情绪,调节心情,积极投入康复、乐观生活。


长按下方二维码并扫描加入“艾粉俱乐部”

和大艾一起做“有料、有趣、有温度”的康复人


 

大艾机器人始终关注我国康复医疗事业的发展,致力于研发和生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康复领域所需的评估、训练全系列先进的高智能技术装备,为中国的医疗康复事业发展以及人类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7年12月获得英国皇室举办的全球“龙门闯将”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区冠军,全球第二名。


2018年6月取得中国首个外骨骼康复机器人CFDA注册认证。


2018年11月残疾人马拉松活动中创造了极端严寒高海拔条件日行走记录,打破外骨骼机器人单日行走世界纪录,同时成为跨越行程最长的马拉松挑战,并在9天时间内打破残疾人马拉松运动世界行走记录。


至今,积累数百例患者临床应用,在降低肌张力、改善步态姿势、提高机体功能,促进神经-运动功能康复方面取得突出的康复效果。

北京大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 AI- robotics Technology Co.,Ltd

联系电话: 01067236189

合作咨询: 19931336401

客户咨询: 18710228824、15727328002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海三路139号院1号楼 C 座301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